8月4日至18日,山东大学20名本科生与研究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参加“展望计划暑期访学项目”。在交流过程中,同学们在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Worcester College)、摄政公园学院(Regent’s Park College)和沃尔夫森学院(Wolfson College)进行理工医和人文政商领域的交流学习,以及经典的英国文化体验。在项目结业典礼上,同学们分组进行了学术汇报和微视频交流生活展示。充实的学术课程内容和丰富的文化活动为同学们留下了一段难忘且美好的回忆。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等20余所高校近200名学生同期参与该项目。

学在历史悠久的学术圣殿:
学术课程分为理工医和人文社科两个板块,每周开展学术英语工作坊以及关于英国政治和文化的嘉宾讲堂活动。
数学学院学生吴骁天:Dr. Rocks的两场讲座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第一眼看到讲座主题math vs sports时,我有点担心内容过于简单而显得枯燥。但是,听完讲座后,我不得不承认整个过程十分享受。首先,Dr. Rocks讲演时语速适中,吐字清晰,并不时与听众互动,自始至终有能力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其次,Dr. Rocks没有把内容限制在数学与体育的简单对比上,而是通过几个有趣的实例,以抽丝剥茧的建模过程来告诉我们,他是如何把自己的两大爱好——数学和体育结合到一起的,并且展示了数学方法在实际研究中的强大力量。
外国语学院学生王璐璐:两个周的时间里,我们几乎每天上午都有两场讲座,堪称英语听力集中训练场。讲座内容涵盖各个学科,有经济、政治、文学、社会学、哲学等,主题生动有趣,所以非专业的同学也可以听懂,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同学们为政界风云唏嘘,在文学的魔幻世界里纵横,在哲学课堂上绞尽脑汁,不同学科的知识时有碰撞,引人入胜。通过小组展示,我们见到了不同学校同学的风采,也学习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
管理学院学生冯子真:牛津采用学院制,每个学院之间相互独立、各自为治又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校。导师制也是牛津教学中的特色和骄傲之处,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与国内大班制的教学模式相比,这一方式更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政治课堂上,我们共同讨论了英国脱欧、各种社会运动等当前热点话题;在文学课程上,我们了解了J.R.R托金斯的霍比特人、刘易斯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等著作创作背后的故事;在哲学课程上,我们探讨了道德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以及情绪对健康带来的影响等等。这些讲座都拓展了我的视野,并给我带来了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在问题提问环节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食在古典的英国小镇:
早中晚,一日3餐,当然不包括下午茶和晚餐后在Pub的小酌一杯。
数学学院学生宋子玥:首先是环境方面,牛津真的很美、很干净。其次是食物上,这里的食物吃法很精致,然而口味和价格有点不成正比,自从来了趟牛津,我就有了一个“梦想”,来牛津开火锅店。

住在名人停留过的老房子:
入住的牛津宿舍,单人间,即使在同一学院,款式也各不相同。
哲社学院学生李亚楠:尽管交流只有短短的两周,但我却真真切切感受到牛津这座百年学府的魅力。我们住的地方是Regent’s Park College的宿舍,单独的空间让住惯了四人间宿舍的我感到惊喜。木质的桌椅书柜,厚重的地毯,顺着窗台爬进来的葡萄藤,让我更加真切的感受到此刻我真的是在牛津耶。
软件学院学生沈峰:清晨在牛津的街道上慢跑,司机师傅会主动停车下来,做手势,您先请。晴朗的午后,牛津是最迷人的,暖色的墙,暖色的光,学院里的树披上暖色的薄纱,显得雍容,华贵。午后的好去处是学院里的小湖。尽可以在湖边坐下,波光粼粼,鸟语花香,沁人肺腑。没有高山流水的动感,却别有江南院落的雅致。
行在英国厚重的文化里:
学习之余,我们游览了英国的伦敦眼、泰晤士河、莎士比亚出生地、温莎城堡、大英博物馆等著名景点,认识英国、了解英国。
软件学院学生张心怡:比起伦敦,牛津更像是一片净土,是掩藏在雨后的静谧小镇。我最喜欢双脚走在那片土地上的感觉,高度恰到好处的楼房,枝繁叶茂的花簇,还有慵懒地趴在矮墙上休憩的猫咪,是我对牛津最深刻的记忆。来到牛津之前,我曾对父母说过我要来的原因:“我想来看看,一种我从未尝试过的生活方式,我是否喜欢。”经过半月我才发现,这段日子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关于全新生活方式的思考,更多的是对于未来方向的考量。与牛津相处的日子是短暂的,可回味却源源不竭,这便是游学的意义吧。

学生留言:
软件学院刘一珂:六年前就想到英国去看看,总算是实现了这个愿望。这次在牛津的两个星期收获远比我之前想的要大得多,认识了很多朋友,一起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机械学院郑松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英国人的礼貌,不愧是gentlemen这一单词的发源地,这里的每个人和别人交流的时候都表现出gentleman的风范,无论是从语言上还是行为上。他们避免一切可能造成他人麻烦的行为,待人如己,和谐共处。
能动学院常有润:初到时,我便明白了为什么跟英国人交流的第一个话题是weather,但也被多云的低空所震撼,多变的天气也算是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吧。当然除了天气,英国人的热情与开放、伦敦古老的地铁、牛津富有年代感的建筑、甜得发腻的饼干等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管理学院高开云:没想到,之前照片上看起来遥不可及的伦敦大本钟配红色巴士竟变成了眼前一幕幕真实存在的光景,我也能在泰晤士河的游船上欣赏伦敦眼和塔桥风光,漫步在牛津街头,路过红色电话亭、海军蓝色门,欣赏两侧古朴典雅的建筑,牛津之行让我更加独立、眼界更加开阔,我再一次成长了。
控制学院徐靖鸿:在精心准备的课堂上,教授们多样的授课内容吸引着我们去探索;令人深思的数学、丰富多样的医学、科技感十足的工程学……每一堂课对同学们来说都是挑战,每一堂课总有精彩的瞬间让我们去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