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6日至26日,我校四名同学与来自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科技大学、上海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的一百余名同学共同参加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2019年暑期学校项目(人文)。

此次交流项目由曼彻斯特大学艺术、语言与文化学院(School of Arts, Languages and Cultures)主办,以授课为主,为期3周,课程内容详尽,提供给学生多种选择,如the Brontes in context文学课, from romanticism to modernism美术史课, Up North in British Cinema电影赏析课等。教授授课方式多种多样,除了讲座,还采取研讨班的形式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而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呈现的形式也很多样,包括正式的Presentation、生动的角色表演、唱歌、绘画等,这一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始建于1824年,是英国常春藤联盟罗素大学集团创始成员之一,也是英国最大的单一校址大学,在2019/20QS世界大学排名中,高居英国第6名、世界第27名。正如曼大建筑上雕刻的“strive for the stars”标语,曼彻斯特大学暑期项目传达给每一个学子这样一种“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态度,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不断进取,继续前行。

学生感想:
17外国语学院蒲虹燕:这里的老师和蔼可亲,鼓励每一位同学,认真对待每一个同学的发言,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耐心回答。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即使暑期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不是非常好,论文中漏洞百出,曼大的老师依旧做到一句一改,好的地方表扬,不足的地方指正,还附有详细的建议。短短三个星期,我对英国、对曼彻斯特这座城市有了全新的了解,让我理解文化、艺术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也让我对英语这门语言有了一种更深的情愫。
18艺术学院田思祺:作为一名艺术生,来到英国曼彻斯特这样一座城市无疑使我对艺术理解的角度更加丰富,通过在曼大对不同音乐文化的了解,我的视野也极大的被开阔。英国令人爱恨交加的天气、美食、可爱的公交车司机们,都将令我无比回味。
而就课程来说,最令人期待的是每周三的田野调查,学生由老师带领根据本周课程去博物馆或相关地点进行深入体验。例如第三周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国际文化交流课程,我们前往市中心和一个小镇进行田野调查。我们需要询问路人火车站的路线,采集他们在我们说了谢谢之后的回答,对收集到的20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与纽约的数据对比、分析原因,从而体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人种的文化差异。
17外国语学院张静怡:忘不了曼彻斯特滂沱大雨中安静的二手书店,忘不了伦敦泰晤士河边朗诵自己诗歌的街头诗人,忘不了在英国每天都梦想成真的三个星期。从不敢开口讲英语到努力尝试与陌生人沟通,从不会做饭到和朋友一起尝试下厨,感谢曼大生动有趣的课堂与善良热情的小伙伴们,让我这个夏天那么美好。
作者:蒲虹燕,田思祺,张静怡